日期:2025-10-13 11:16:10
日期:2025-10-13 11:16:10
水是生命之源。而在微观世界中,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中更是隐藏着生命的密码。氧的稳定同位素之一,氧-18是肿瘤早期诊断的关键材料,每克价格曾高达2000元以上,长期依赖进口。如今,在苏州太仓的基地里,上海化工研究院实现了氧-18的规模化生产,将市场价格拉低至每克500元以下。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为PET诊断测试中的关键试剂提供国产化支持,更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缩影。
上海化工研究院在江苏太仓实现氧-18的规模化生产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上的上海化工研究院长年致力于稳定同位素的研究。2002年,面对全球核医学对氧-18的巨大需求,上海化工研究院启动氧-18同位素分离技术攻关。自然界中,氧-18极其稀缺,每1000个水分子中仅约有2个,提取它需要通过精密分离装置严格控温控压,进行近千次的分离富集。
“一吨天然水中最终只能得到一克左右的氧-18水,”项目负责人肖斌表示,此前,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等极少数国家能规模化生产,中国完全依赖高价进口,“我们成功研发并建立了中国首套符合世界先进标准的氧-18精密分离装置,并在苏州太仓生物港找到了产业化的伙伴——苏州联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年产200公斤高丰度氧-18规模化生产,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
低氘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氧-18的同时,还能联产得到另一种产品——低氘水。低氘水项目负责人秦川江介绍称:“简单来说就是把水汽化后分成轻重两部分,下面重的是氧-18,上面轻的就是低氘水。”这种联产模式有效降低了成本,让产品在价格上更具市场竞争力。据悉,通过模拟自然蒸发冷凝过程,将普通水的氘含量从150ppm降至25ppm甚至更低,有研究表明低氘水能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秦川江透露,今年初,低氘水二期产线已投产,基地正向总部申请三期建设,“我们与国际厂商竞争,技术水平高,项目经济价值大,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位于太仓生物港的基地日夜运转,蒸汽供应更是一刻不能停。原料投入后需6到8个月才能出产品,一旦生产中断则意味着数月产品损失。“我们当时辗转了上海、江苏多个园区,最终在太仓找到了理想地点。”肖斌表示,目前,他们正努力将产业项目更深地扎根于当地,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也能获得地方政府更持续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沪宁沿线城市,这种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多的,像我们太仓这家企业去年缴税超过200万元。”
协同创新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贯穿于产业链上下游。由上海化工研究院牵头的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覆盖长三角从同位素原料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的10家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上海化工研究院总经理助理雷雯表示,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创新机制,上海化工研究院正从封闭科研走向开放合作,通过城市协同发展需求清单快速匹配技术应用场景,“未来我们将通过建设同位素技术创新中心,联动南京、苏州、常州等城市打造产业集群,共同突破卡脖子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的同位素技术体系与产业生态。”
从每克千元到百元,氧-18的国产化之路,印证了“研发在普陀,制造在周边”的协同效能。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起点,普陀区正通过“链式联盟”机制强化区域协同。同时,普陀区正在打造的沿沪宁产业创新与技术转移技术经理人团队,也在加快供需对接,目前推进中的项目20余项,例如上海化工研究院与苏州研究所对接的Grace955硅胶国产替代材料需求项目等。
大圣配资-股票场内配资-网上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